針刺療法
針刺療法起源于遠古時期,是一種應用普遍、簡便驗廉的中醫(yī)療法。它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人體內,用捻、轉、提、插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的方法。具有通經脈、調氣血、平陰陽、和臟腑等作用??蓮V泛用于內、外、婦、兒、五官等各科疾病的治療和預防保健。
適應癥:廣泛用于臨床各科:①耳鼻喉科疾病,如耳鳴、耳聾、鼻炎等;②眼科疾病,如屈光不正、眼瞼下垂、復視、飛蚊癥等;③神經系統(tǒng)疾病,如失眠、頭暈、頭痛、面神經麻痹、面肌痙攣、中風后遺癥等;④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,如支氣管炎、哮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等;⑤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,如呃逆、腹脹、便秘、腹瀉等;⑥婦科疾病,如月經不調、痛經、盆腔炎、不孕不育等;⑦骨科疾病,如腰椎間盤突出、坐骨神經痛、頸椎病、骨關節(jié)病等;⑧內分泌代謝性疾病,如肥胖癥等。
無創(chuàng)針刺治療
無創(chuàng)針刺采用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的吸附式點刺激低頻治療儀,點刺激電極可模擬補、瀉、平補平瀉等多種針法,同樣遵循針灸醫(yī)學的基本理論體系,保有傳統(tǒng)針刺療法的治療特色和功效,但針體不刺入皮膚,安全無創(chuàng)。
適應癥:與傳統(tǒng)針刺療法一致,而尤為適合兒童、體質虛弱和畏懼針刺的患者。
子午流注開穴治療
子午流注理論源于《黃帝內經》,該理論將機體的氣血循行比擬水流,將一天二十四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,每一個時辰有其相對應的經絡及臟腑。一天的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尾相接的循環(huán)流注,隨著時間推移,各經氣血的盛衰開闔有其固定的時間規(guī)律。子午流注開穴法就是基于這樣的規(guī)律而創(chuàng)立起來的一種針刺取穴法,因時、因病、因人、因地選穴,從而準確、有效地調整患者氣血陰陽,恢復患者氣血運行的正常時間規(guī)律,糾正機體的偏盛偏衰,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。
子午流注治療儀將中醫(yī)辨證、穴位治療處方、子午流注和靈龜八法(逢時開穴、定時開穴)以及治療中的不同治療手法等功能相結合,通過穴位電極貼片,利用電脈沖刺激代替?zhèn)鹘y(tǒng)針刺,真實模擬針刺的各種技法,調理人體內環(huán)境,平衡陰陽,打通經絡治病。
適應癥:凡是用針刺治療有效地病癥,都能用子午流注治療儀來治療,尤其是久病、怪病、疑難病更為適宜,具有選穴標準、安全有效、無創(chuàng)無痛的優(yōu)點。
火針療法
火針療法是中醫(yī)針灸療法的一種類型,火針的針具經特殊制作,操作時將針在酒精燈的火焰上加熱,待尖端呈白熱狀態(tài)后,快速刺入穴位或患處,并快速拔出,停留時間通常不超過1秒?;疳樖且环N集針刺和灸法于一體的治療方法,既有針刺調和氣血、疏通經絡的作用,又有灸法溫通經脈、升陽舉陷的作用,還可以拔毒泄熱而治療熱證。
適應癥:應用范圍廣泛,常用于帶狀皰疹、濕疹、銀屑病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痛、慢性腹瀉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扁平疣、淋巴結腫大、腫瘤等。
穴位埋線療法
穴位埋線療法是一種現代針刺替代療法,是以經絡學說為指導,將人體可吸收線體埋入穴位內,通過吸收埋線而長時間有效刺激穴位,從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。埋線療法具有疏通經絡、調理臟腑功能、調和氣血、平衡陰陽等作用。
適應癥:一般來說,凡能用針刺療法治療的疾病,均可應用穴位埋線療法治療,尤其推薦肥胖癥及各種疼痛性疾患,如頸項痛、慢性腰背痛、肩周炎、膝關節(jié)疼痛、局部軟組織疼痛;另外也適合一些慢性病、功能失調等疾病。特別適用于需要較長時間進行針灸治療的患者以及工作壓力較大、生活節(jié)奏較快的中青年人群。
灸法
灸法產生于火的發(fā)明和使用之后。在用火的過程中,人們發(fā)現身體某部位的病痛經火烘烤而得以緩解,經過長期的摸索,選擇了易燃而具有溫經通脈作用的艾葉作為灸治的主要材料,于體表局部進行溫熱刺激,使灸法成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。
灸法的器具多種多樣,根據病變部位可以選擇葫蘆灸、督灸、關節(jié)灸等。灸法具有溫通經脈、溫補陽氣、散寒止痛、疏通氣血等功效
適應癥:①寒凝血滯所致的肢體關節(jié)疼痛、手足不溫、后背冷痛、痛經、腹痛;②風寒外襲之表證;③脾胃寒盛的嘔吐、泄瀉;④脾腎陽虛之久泄、遺尿;⑤氣虛下陷之內臟下垂等;⑥寒濕內蘊的肥胖、帶下量多、不孕不育等。
電熱灸治療
多功能艾灸儀的治療遵循傳統(tǒng)艾灸原理,將艾絨制備好的專用艾餅安置在具有發(fā)熱元件的艾腔中,將灸頭直接用可調整松緊的縛帶固定在被灸穴位上,接通電源后,專用艾餅被發(fā)熱元件加熱,患者的皮膚同時被加熱,毛孔舒張,使艾絨的有效成份、揮發(fā)物迅速通過肌膚,作用于穴位經絡,從而達到治療和保健的目的。
適應癥:與傳統(tǒng)艾灸一致,但沒有艾條被點然后的煙,也不會在衣物上留下艾灸的氣味,尤其適合面部,比如面神經麻痹、美容等;以及傳統(tǒng)艾灸不易固定的部位,如頸痛、肩痛、手肘痛等。
穴位貼敷療法
穴位貼敷療法,是以中醫(yī)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,在某些穴位上敷貼藥物,通過藥物直接刺激穴位,并透皮吸收,用來防治疾病的穴藥結合的治療方法。
穴位貼敷有三種方式,一是應用最普遍的“伏九貼”,即每年三伏及三九節(jié)氣貼敷;二是按二十四節(jié)氣貼敷;三是即時貼,即隨時發(fā)病隨時貼敷。前兩種主要以預防為主,第三種以治療為主。
適應癥:①哮喘、肺氣腫、慢性支氣管炎、鼻炎、鼻竇炎、反復呼吸道感染、易感體質;②頸肩腰腿酸麻疼痛等骨關節(jié)疾?。虎燮⑽柑摵鸬奈该?、胃酸、胃痛、胃腸功能紊亂、慢性腹瀉;④腎陽不足引起的女性痛經、月經不調、慢性盆腔炎等。
中藥熏蒸療法
中藥熏蒸治療儀通過數字智能化控溫,將中藥藥液加溫為中藥蒸汽,利用中藥蒸汽中產生的藥物離子,對穴位或病灶部位進行直接熏蒸,根據皮膚具有吸收、滲透、排泄作用的特性,使藥物離子滲透進皮膚、穴位起效,最終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。
中藥熏蒸具有如下特點及優(yōu)勢:所用中藥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辨證配制,因人制宜;由皮膚給藥,避免了藥物對口腔粘膜及胃腸的刺激,減輕肝腎負擔;不僅能夠很快消除或緩解外在癥狀,而且通過皮膚的滲透、吸收,臟腑的氣化、運輸,由表及里,發(fā)揮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抗炎、消腫、止痛、使機體內毒外排、扶正祛邪等多種功效。
適應癥:①骨科疾病,如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癥、肩周炎、骨關節(jié)病、腰肌勞損、軟組織損傷疼痛等疾??;②體表、皮膚疾患,如體表急性炎癥、丹毒、血栓性靜脈炎、皮炎等;③需要美容的人群,如面色暗沉、皮膚有曬斑、雀斑、黃褐斑、痤瘡等;④亞健康人群,常覺頸部僵硬、肩背痛、手足不溫、四肢容易發(fā)麻等。
濕熱敷治療
濕熱療法在中國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主要作用是“透熱”,古時稱之為“熨”。濕熱敷裝置將裝有天然礦物質的熱敷袋放入水中加熱,利用熱敷袋加熱后散發(fā)的熱量與水蒸氣作用于治療部位,起到深層熱療的作用。濕熱作用可使局部血管擴張、血流量增加,改善循環(huán),增強代謝,緩解肌肉痙攣及關節(jié)、組織疼痛。
適應癥:軟組織扭挫傷恢復期,肌纖維炎、肩周炎、慢性關節(jié)炎、關節(jié)纖維強直、坐骨神經痛、慢性炎癥及疼痛(患處沒有發(fā)紅或發(fā)熱的癥狀),瘢痕、粘連、肌肉痙攣及神經痛、慢性頸腰痛、慢性退化性膝關節(jié)炎、肌肉疲勞,腰肌勞損等。
蠟療
蠟療是將醫(yī)用石蠟加熱融化后做成蠟餅,趁熱敷在患病部位進行治療的一種方法。
蠟療的主要作用:①溫熱作用:石蠟熱容量大,治療時可持久保溫1小時以上,透熱深度可達3厘米,可以深達筋膜及肌肉,治療后局部皮溫可升高8-18℃,使局部血管擴張,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提高新陳代謝。②抗炎、減輕水腫作用:蠟療可增強巨噬細胞系統(tǒng)吞噬機能,有消炎作用;使細胞膜通透性加強,有利于滲出物吸收,減輕組織水腫。③潤滑、軟化作用:蠟含有油性物質,對皮膚有潤滑作用,對瘢痕組織及肌腱攣縮等有軟化松解作用。④促進愈合作用:蠟療能改善皮膚營養(yǎng),加速上皮生長,促進骨痂形成,有利于創(chuàng)面潰瘍和骨折的愈合。
適應癥:①骨傷科疾患,如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、關節(jié)炎、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肌痙攣、軟組織扭挫傷、滑膜炎、腱鞘炎等,另外,骨折術后適當運用蠟療有利于加快恢復;②各種神經痛及周圍神經麻痹、循環(huán)障礙等;③疤痕粘連;④各種慢性炎癥,如胃炎、盆腔炎、神經炎等;⑤傷口或潰瘍面愈合不良;⑥亞健康狀態(tài),表現為畏寒肢冷、精神不振、頸肩腰腿等各種慢性疼痛者。
拔罐
以罐為工具,利用燃燒的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以產生負壓,使之吸著于皮膚,造成被拔部位的皮膚淤血現象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通過吸拔,可使局部組織充血或淤血,促使經絡通暢、氣血旺盛,具有活血行氣、止痛消腫、散寒、除濕、散結拔毒、退熱等作用。
拔罐的方式多樣,一般的拔罐保留10-15分鐘;也可以根據病情進行閃罐、走罐、藥罐、針罐、放血拔罐等。
適應癥:風濕痹痛、腰背痛、感冒、咳嗽、腹痛、消化不良、高血壓、月經病、軟組織損傷、目赤腫痛、麥粒腫、帶狀皰疹、丹毒等。
刮痧
刮痧是以中醫(yī)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,通過特制的刮痧器具蘸取一定的介質,配合相應手法,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、摩擦,使局部皮膚出現紅色或暗紅色粟粒狀出血點等“出痧”變化的一種治療方法。通過對經絡的良性刺激,調和營衛(wèi)之氣,改善局部微循環(huán),起到疏通經絡,舒筋理氣,驅風散寒,清熱除濕,活血化瘀,消腫止痛等作用,以增強機體自身潛在的抗病能力和免疫機能,從而達到扶正祛邪,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刮痧的器具多樣,其材質有砭石、水牛角、玉石等,根據刮痧部位及病種選擇合適的器具,并施以適宜的手法。
適應癥:①感受外邪引起的感冒、發(fā)熱、周身肌肉酸痛、頭痛、咳嗽以及高溫中暑;②扭傷、落枕、腰背肌肉勞損;③面部美容,如膚色暗黃、黃褐斑、皺紋、痤瘡等。
耳穴壓豆療法
中醫(yī)認為,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反射區(qū),當人體臟腑功能失常時,往往會在耳廓上的相關穴區(qū)出現反應,刺激這些相應的反應點(即耳穴)及穴位,即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。耳穴壓豆法是在耳穴表面貼敷小顆粒藥物的一種簡單刺激方法,對耳穴起到持續(xù)刺激的作用,安全無副作用。
適應癥:目前我國用耳穴治療的病癥已達200多種,適用于各種機體功能失調的人群,尤其是頭痛、頑固性失眠、單純性肥胖、兒童近視、胃腸功能紊亂、高血壓、心律失常、月經不調等疾病。
放血療法
中醫(yī)的放血療法是以針刺某些穴位、反應點或體表小靜脈而放出少量血液的治療方法。臨床上放血的方法多種多樣,如三棱針點刺出血、梅花針叩刺出血、毫針散刺出血或刺絡后配合拔罐、割治療法等均是有效的治療手段。代表性的方法有點刺法、散刺法、叩刺法、挑刺法、針罐法等。放血療法具有瀉熱、通絡、消腫、止痛、開竅醒神等作用。
適應癥:臨床廣泛用于發(fā)熱、咽痛、目赤腫痛、痤瘡、耳鳴、干眼癥、高血壓、腦血管病、帶狀皰疹等各科疾病。
小兒推拿
小兒推拿是在中醫(yī)兒科學和中醫(yī)推拿學的基本理論指導下,根據小兒的生理和病理特點,在小兒體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,以達到防病、治病的一種中醫(yī)外治療法。小兒推拿具有調節(jié)臟腑、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平衡陰陽,改善患兒體質、增強小兒機體功能的作用??商娲糠只瘜W藥品,并減少其相關副作用,安全有效,孩子宜接受。小兒推拿適用于從新生兒(0歲)--14歲的兒童。
適應癥:①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,如感冒、咳嗽、發(fā)燒、支氣管炎、肺炎、哮喘等;②消化系統(tǒng)疾病,如食積、腹脹、腹痛、腹瀉、厭食、嘔吐、便秘、消化不良等;③雜病類,如磨牙、遺尿、多動癥、睡眠不好等;④保健類,如益智、助長、增強免疫功能等。